活动中,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席鲍俊萍、大成国学基金代表凌友诗、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小龙、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小学党支部书记李赠华、北京市八一学校常务副校长王华蓓、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副校长刘继勋等嘉宾都进行了发言或针对各自领域作主题演讲。
“青春国学”论坛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养成”论坛是北京师范大学发挥在基础教育领域引领示范作用的品牌活动,旨在响应时代号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与广大教育界同仁携手并进,共同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发展与教育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与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樊俐俐)
戏曲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4)******
以文化人,戏曲艺术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戏曲艺术蕴涵丰厚的育人资源,其中德在艺先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唱念做打的过硬功夫、真善美的心灵沟通、勤学苦练的执着精神,与我们的育人目标要求高度契合。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深化对接融合,充分激活戏曲艺术以文化人、以艺润心、以美培元的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持续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助力提高全社会道德修养、文明程度和审美水平,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以艺通心,戏曲艺术在文化交流中扮演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上世纪,京剧大师梅兰芳到国外访问演出引起的巨大轰动,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艺术在外交领域的亮眼表现,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进入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戏曲艺术服务大局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更为广阔的舞台。要围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创新戏曲传播方式和手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精彩书写戏曲艺术新篇章。
新征程上,中国戏曲学院将继续立足戏曲教育主阵地,与广大戏曲工作者一道,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繁荣发展戏曲事业,使中华戏曲艺术更好地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作者为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