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速读丨胡润:外企对在中国进行新投资仍有浓厚兴趣******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彭大伟 李金磊)当前,中美关系遭遇冲击,徘徊在建交后的低谷。但美对华实际投资并未遭遇“冰冻”。
中国商务部1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折合美元为1891.3亿美元,同比增长8%。
“数据表明,外国企业对投资中国依然有浓厚的兴趣。”《胡润百富》创刊人和首席研究员胡润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中说。
胡润表示,以在中国的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百强为例,这些公司在中国大陆经营的时间平均是57年,平均“年龄”91岁。大概有15到20家公司在中国经营超过100年。
在他看来,这些公司有非常长期的战略,中国对它们来说是重要市场。它们在这里增加价值,也作出贡献。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些公司的长期投资和长远眼光。”胡润说,这不是“我在这里赚个快钱然后拍拍屁股就走”的问题,有些公司是这么做的,但这些百强公司不是这样。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也认为,美国公司会继续视中国为首要战略市场。美国商会的成员已经在这里做了很多年生意,在中国进行长期投资,也为中国的发展作出贡献。这已不仅仅是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
“中国市场潜力很大,所以它们在这里有很好的销量表现。外国投资对中国市场仍感兴趣。”郑艺说。(完)
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为帕金森病治疗带来曙光******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帕金森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中老年健康的“第三杀手”。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季维智院士、李天晴教授团队在应用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伙伴期刊—帕金森病》。 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超300万人,年医疗费用超过2000亿元。这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6年内的死亡率高达66%。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长期使用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后期还有失效之虞。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经济并适合广大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一直是整个医疗领域努力的方向。 李天晴、季维智团队耗时8年,潜心开发出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可持久稳定分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将其移植到大鼠和猴帕金森病模型后,可通过恢复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实现中脑多巴胺环路的原位重建,并可快速恢复急性和慢性帕金森病猴模型的运动和非运动障碍缺陷。长达5年的结果评价,证明了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示出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在未来帕金森病临床治疗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此项研究有力地支持了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不同帕金森病模型中的显著治疗效果,其安全性可在移植前得以充分评估;同时可实现细胞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扩增以及建立稳定的质控体系,用于细胞药物开发。此方法可以治疗包括重症在内的大部分帕金森病,且移植结果在2周内可发挥功效,有利于移植效果评价,减少临床费用。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佰家富app地图 |